您现在的位置是:问答 >>正文
新遇的百当创道墙年困管这上监科技金融局
问答238人已围观
简介记得第一次接触RWA(现实世界资产通证化)这个概念时,我突然意识到,这不就是我们金融圈老生常谈的"资产证券化2.0"吗?只不过这次的主角换成了区块链技术。但有意思的是,每次技术革新都会引发同样的监管难题。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1905年的上海。那时的租界里,一群外国商人正在热火朝天地交易"橡皮股票"——相当于今天的加密货币。当时的人们坚信,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,橡胶产业必定前途无量。这... ...
记得第一次接触RWA(现实世界资产通证化)这个概念时,我突然意识到,这不就是我们金融圈老生常谈的"资产证券化2.0"吗?只不过这次的主角换成了区块链技术。但有意思的是,每次技术革新都会引发同样的监管难题。
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
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1905年的上海。那时的租界里,一群外国商人正在热火朝天地交易"橡皮股票"——相当于今天的加密货币。当时的人们坚信,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,橡胶产业必定前途无量。这种狂热让川汉铁路的财务总监施典章砸下350万两白银,结果血本无归。这段往事告诉我们:缺乏监管的市场,最终都会演变成韭菜收割场。
现在想想,监管机构对加密货币的谨慎态度其实可以理解。毕竟谁都不想重蹈"橡皮股票"的覆辙。我有个在SEC工作的朋友常说:"我们不是要扼杀创新,只是不想让历史悲剧重演。"
美国股市的"狂野西部"时代
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股市简直就是今天的币圈翻版。当时最流行的"金融创新"包括:空气股票(半数股票只有价格没有价值)、市值炒作(庄家对敲拉盘)、波段套利(反复收割散户)...直到1929年大萧条来临,才催生出沿用至今的《证券法》。
有趣的是,现在判定加密货币是否属于证券的"豪威测试",灵感居然来自1946年一个橘子园的投资案例。当时的判决逻辑相当接地气:
科技倒逼监管升级
1960年代的美国经历了一场"纸危机"——纸质股票交易量暴增导致系统崩溃,三分之一股票凭证散落一地。这场危机催生了证券电子化的革命,也意外促成了现代监管体系的雏形。
我常跟同行开玩笑说,现在华尔街的电子交易系统,本质上就是把50年前那套东西搬上了互联网。就像把马车改造成了汽车,但交通规则还是那些。
RWA的监管突围战
2008年金融危机后,各国监管机构都学聪明了。现在美国金融业的监管成本高达资产管理规模的1%,但今年硅谷银行等机构的接连暴雷证明,再严密的监管也可能百密一疏。
这就是RWA最吸引我的地方。想象一下,如果每笔资产都能在链上清晰溯源,监管机构就能像用X光机一样直接穿透层层嵌套的金融产品。去年有个艺术品RWA项目就做得很好,每件作品都有独立的NFT身份和线下保管记录。
说到底,金融监管的核心是建立信用。技术可以革新,但骗局总会换上新马甲重出江湖。RWA要真正成功,不仅需要技术突破,更需要建立起让市场信任的规则体系。毕竟,在这个行业待久了就会明白:最值钱的不是代码,而是信任。
Tags:
相关文章
币股融合新篇章:从数字黄金到价值引擎的华丽转身
问答作为一名在金融科技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,最近看到CIMG与FLock的合作案例让我眼前一亮。这不禁让我想起2017年那些只会囤币的企业,如今终于开始学会"玩币"了。就像当年互联网泡沫后企业才真正找到网络经济的价值一样,币股融合正在经历从"收藏"到"使用"的质变。囤币时代:数字资产的双刃剑记得2021年特斯拉高调宣布持有比特币时,市场一片欢呼。但好景不长,随着熊市来临,那些跟风囤币的企业纷纷被打... ...
【问答】
阅读更多当KOL遇上区块链社交:狂欢背后的法律暗礁
问答最近圈内人见面打招呼都快变成"你今天玩friend.tech了吗?",这个突然爆火的SocialFi平台就像冬日里的一把火,把整个币圈烧得热热闹闹。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区块链法律风险的老律师,今天想跟大家聊聊这股热潮背后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法律红线。SocialFi:社交金融的新玩法SocialFi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把社交和金融揉在一起,用区块链技术给内容创作者发钱。听起来挺美好对吧?但说实话,从2021... ...
【问答】
阅读更多Ripple浴火重生:区块链世界的新篇章正在书写
问答谁能想到,在与SEC那场旷日持久的法律拉锯战后,Ripple不仅没有倒下,反而如凤凰涅槃般迎来了新的春天。最近法官托雷斯的判决犹如一阵春风,让Ripple得以重返多家主流交易所的怀抱。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加密货币市场的观察者,我不得不说这个转折令人振奋。XRP生态的惊人生命力让我们来看看这些令人咂舌的数字:XRP Ledger生态系统目前拥有超过58亿枚XRP代币,分布在近500万个钱包中!这是什么概... ...
【问答】
阅读更多